帮妈妈卸下包袱nbsp了解婴幼儿

2016-1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有些妈妈会碰到这种情况,宝宝肛门边上起个像疖子一样的鼓包,越来越大,甚至破掉流脓。宝宝如果经历病痛,妈妈的心像刀割似的疼。

  可肛瘘(肛周脓肿)是会出来折磨妈妈和宝宝,在婴幼儿中发病率不低,文献报道约0.5%-4.3%的肛瘘和肛周脓肿患者为儿童,1月到3周岁内的婴儿多见,男女发病比约为5∶1。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个疾病的急慢性过程,肛门旁通入肛管直肠的炎性肿块,会红肿破溃流脓。

为什么肛瘘盯上宝宝:

  先天性,一种少见的肛门直肠畸形。

  后天肛门隐窝感染。

  生理上,由于小儿骶骨弯曲未成,直肠和肛管接近直线,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弱,粪便直接压迫黏膜部,摩擦损伤致细菌侵入肛腺引起炎症形成脓肿。女婴因子宫后倾成直肠屈曲,改变粪便压迫方向,不易发生肛瘘。

  婴幼儿大便稀烂次数多,肛周皮肤及直肠黏膜免疫力相对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生尿布皮炎或湿疹,如大便后擦洗肛门不当用力,使肛隐窝外翻受损,易诱发隐窝炎引发肛瘘。

  男婴在母体时因雄激素影响致肛门部皮脂腺机能亢进,同时胎粪、肠中气体的局部充压等因素影响,细菌感染发生肛瘘。

婴幼儿肛瘘的发病特点

  瘘管外口多在肛门左右两侧截石位3、9点处;女性婴幼儿肛瘘外口多靠近舟状窝;瘘管与相近的肛门隐窝紧密相连;多数为单发性低位直瘘;少数为多发性瘘管,有独立的管道;带有分支的复杂性瘘管较少见;近期反复发作。

婴幼儿肛瘘(肛周脓肿)有自然愈合的倾向

  随着发育成长,骶骨的弯曲度逐渐完全并支持直肠处于正常位,直肠黏膜不易外翻受损感染。

  雄性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时,分泌旺盛的肛腺亦随之萎缩、消失,故内口可自然愈合。

  半岁后血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逐渐接近成人,肠道免疫健全,肛隐窝内的黏液防止异物侵入,并抗菌。

妈妈如何护理

  红肿突发时,涂抹金霉素药膏等消肿止痛。如红肿加剧,宝宝哭闹不止,医院就诊,由医生切开引流排脓。

  切开引流脓液后,温水或药水清洗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放置引流条,保持引流口引流通畅。

  尽量保持局部干燥,更换辅料、尿布等,不要过度清洁,清洗后用爽身粉扑洒肛周减轻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

  重视患儿脾胃功能的调护,以参苓白术散煎水服用,或怀山药粉煮调成糊状喂服。

  肛瘘没有红肿热痛时,可以注射疫苗。

  如果宝宝生了肛周脓肿,妈妈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婴幼儿肛瘘是炎症性疾病,大多是单纯性低位肛瘘,且有很高的自愈率。

医院

武汉市医保·农合定点单位









































求治白癜风偏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mqylm.com/gznzcs/7923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