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宫腔里的大波浪
2020-11-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子宫局限性收缩波,你认识吗?
1.首先我们来了解成人子宫的正常解剖:
子宫体的组织学构造以平滑肌为主,称为子宫肌层。宫腔内面覆盖子宫内膜,肌层外面包绕浆膜层(脏层腹膜)。正常子宫的MRI信号表现与年龄、卵巢中卵泡的成熟过程和排卵后变化有关。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子宫体部在T2WI呈带状解剖(zonalanatomy),表现为三层结构:子宫中央的长条形高信号强度为子宫内膜(endometrium);中间的低信号强度环绕内膜,称为结合带(junctionalzone),代表子宫壁内侧的深部肌层(deepmyometrium);最外侧较厚的中等信号强度结构代表外侧肌层(outermrometrium),其内可见多条高信号的细小血管穿行。子宫体部三层结构的T2信号强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内膜肌层结合带(下图)。有时,浆膜下可见薄层带状、片状低信号,代表局部平滑肌带(组织结构类似结合带)。
2.子宫收缩运动与肌层低信号形成(uterinecontraction)
子宫是一种平滑肌器官,收缩是其重要特性。在整个妊娠期中,子宫均可发生短暂的局部收缩,在早孕期超声检查时,由于充盈的膀胱对子宫的压迫、探头接触下腹部通过母体腹壁对子宫的刺激,都可引起子宫收缩。在非孕子宫,收缩运动在月经周期中也正常存在,并随甾体激素的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围排卵期,这种运动最为活跃。所以子宫收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运动。
目前,临床上女性盆腔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以超声学为主,且超声检查是个动态的过程,故在孕早期或者正常育龄女性中偶尔可见子宫一过性局限性收缩的超声影像表现。而MRI检查中发现子宫局限性收缩波则很少见,或者说在MRI检查时不容易捕捉到这种征象。子宫平滑肌收缩时,运动区域局部的血流被挤出,肌层在T2WI可出现与结合带连接的局限性低信号,呈结节状或者波浪状,边界模糊。同时,子宫内膜轻度弯曲、变形,形似香蕉状或波浪状。随着检查时间的推移,当子宫肌层局限性收缩消失时,这种结节状的异常信号灶随之消失(如在平扫矢状位发现局限收缩波,在后来增强矢状位时显示正常),切勿将其误认为子宫病变信号。
3.下面看看两例子宫局限性收缩波的临床和MRI征象:
病例一
病史简介:女性,37岁,停经6+周,要求终止妊娠,B超提示偏向右侧宫角处孕囊,清宫前行常规MRI评估病情。
MRI分析:MRI平扫发现宫内偏右侧宫角处见一孕囊(白箭);矢状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上排图片①-④)显示子宫体前壁与结合带相连接的结节状低信号(红箭),边界不清,子宫体后壁信号正常,宫腔弯曲变形,呈新月状;10分钟后,抑脂T1WI增强(下排图片⑤⑥)显示子宫体右前壁局限性结节灶消失,肌层形态、信号恢复正常,强化均匀(绿箭);提示子宫前壁在抑脂T2WI上结节状低信号为生理性的子宫局限性收缩波。另外子宫左侧壁肌层在平扫上显示形态和信号未见异常,增强时呈结节状增厚(三角形),强化等同正常肌层,同样为子宫肌层局限性收缩改变。
子宫前壁局限性收缩波(红箭所示)
病例二
病史简介:女性,18岁,肛旁包块肿痛5天,入住肛肠科,临床诊断肛瘘并肛周脓肿,行肛管MR检查评估病情(-9-25)。末次月经:-9-19,盆腔超声检查(-9-23)示子宫和附件未见明确异常(图⑥)。
MRI分析:上排图片①-③为盆腔MRI平扫和增强(检查时间.9.:12),矢状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矢状位抑脂T1WI+C(图片①-③)显示肛瘘并肛周脓肿(白箭),同时显示子宫肌层和内膜形态、信号正常(绿箭)。由于当天上午肛管MRI检查扫描欠规范,下排图片④⑤为下午重新扫描的MRI平扫(检查时间:.9.:22,相隔3小时余),矢状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显示子宫体前壁与结合带相连接的结节状低信号灶(红箭),边界不清,子宫体后壁信号正常,宫腔弯曲变形,呈香蕉状;提示子宫前壁在抑脂T2WI上结节状低信号为生理性的子宫局限性收缩波。另外T2WI上可见膀胱呈低信号(三角形),此为膀胱内残留的顺磁性对比剂缩短T2时间所致(磁共振增强使用的是钆对比剂,其在血浆内的半衰期约90min,约75%在3小时内以肾脏排出;正常膀胱内尿液在T2WI呈高信号,由于膀胱内残留顺磁性对比缩短T2时间,故呈低信号)。
子宫前壁局限性收缩波(红箭所示)
4.划重点啦!
子宫局限收缩波是一种正常的一过性生理现象,偶见于孕早期及非孕期育龄女性,当MRI检查发现子宫肌层局限性增厚且呈T2WI低信号时,须认真甄别,切勿将其误认为子宫肌层病变信号。
MRI特征:1.子宫肌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状或波浪状,并与子宫结合带相连,边界不清,T2WI上呈低信号,以子宫前壁多见;同时,子宫内膜轻度弯曲、变形,形似香蕉或新月状。2.随着检查时间的推移,重复扫描或者在其他序列上原结节状异常信号灶消失,局部肌层和子宫内膜形态恢复正常;3.增强扫描局部肌层强化与其余肌层无异。
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腺肌瘤,子宫肌瘤为肌层内良性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晰,包膜完整,形态固定(图①②);而腺肌瘤为局限性的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内,其局部结合带增厚、模糊,病灶内见多发斑点状出血灶为其特点(图③④)。
参考文献(略)
作者:黄波涛广东医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主持东莞市级科研课题及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专业方向中枢神经系统及女性盆腔疾病的诊断与临床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