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炎症性肠病,你该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1-11-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226644.html
IBD:绿色的癌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和普通肠炎有较大区别。普通肠炎一般是急性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可以治愈。而IBD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目前仍无法治愈。

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两者最大的区别是:UC的炎症只局限于大肠,而CD的炎症可以发生于全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部。

IBD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1.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便血、肛周脓肿等;

2.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发热、乏力、贫血等;

3.肠外表现如关节、皮肤、粘膜、眼部病变等;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大出血等,甚至癌变。

近20年来,我国IBD发病率快速增长。病人一旦得病,诊断、治疗方面要花费大量的费用,这会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IBD也因此得名——绿色的癌症。

IBD病因: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

IBD共同发病机制,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微生物参与下引起肠道免疫失衡,损伤肠粘膜屏障,导致肠粘膜持续炎症损伤。

对于IBD患者来说,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一直处于异常亢进状态,如果摄入食物过敏原便会加重肠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有研究显示,CD患者血清中抗鸡蛋、牛奶、小麦、玉米、大米、西红柿、鳕鱼和大豆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明显偏高。

很多人会怀疑,患者可能是因为吃了某些食物或某种有害成分,造成胃肠道粘膜的免疫损伤而引发IBD。

前期有媒体报道,1名11岁女孩对辣条特别钟爱,一年多来,每天至少吃2袋。但随后便出现了严重的腹泻和腹痛,体重也明显下降。最终,女孩被诊断为克罗恩病。家人一度以为,是因为辣条导致的疾病。

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IBD就是因为饮食而导致的。但是,较差的饮食习惯,富含饱和脂肪的「垃圾食品」、典型的西方化饮食常被认为是影响基因易感人群发病,或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

那么辣条究竟是不是罪魁祸首呢?目前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案例中的女孩可能已经有潜在的CD,吃了辣条这种刺激性的食物后,导致症状的加重。

IBD如何确立诊断

在门诊经常会听到患者说这样的话:「医院看了一年多,什么检查也都做了,也没确诊是什么毛病。」

在临床上对于IBD的确诊尚缺乏金标准,加上很多医护人员的认知不深,往往会导致患者就医延迟。

IBD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是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判断。

1.首先是疑诊,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反复腹泻、腹痛,近期体重下降10余斤等症状。

2.然后就是进行拟诊,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中可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升高,C反应蛋白的和血沉的升高。

3.一般克罗恩病患者会出现便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粘液血便多见,大便钙卫蛋白是一项检测大便中炎症指标的一项检查,可以很好的反映肠道的炎症情况。

4.进行内镜检查包括小肠镜,大肠镜,是炎症性肠病的重要价值,炎症性肠病患者内镜下的肠道是有散在或多发溃疡,但是到这里还是不能确诊,最后还要看病理学特征性改变。

无法治愈,但能与疾病「和谐共处」

首先不管是克罗恩病还是溃疡性结肠炎,目前都无法治愈。治疗的总原则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的总方针是升阶梯疗法。一般轻度的IBD首选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中度IBD,激素是首选药,如美卓乐等,激素抵抗或依赖时推荐加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等。

重度IBD可选择副作用较小,但是较昂贵的生物制剂。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IBD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IBD预防、或IBD患者饮食的大致方针就是健康饮食。

高糖(蔗糖)食物、高脂饮食、肉类食物(亚油酸)、低纤维食物可明显增加IBD发生风险;而蔬菜、水果、多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鱼肉、谷物、坚果则能够降低IBD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多摄入水果、蔬菜、鱼肉者,会使CD发病风险降低53%。

因此,要教育患者不吃垃圾食品、少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辣椒等)、不吃在冰箱里存放过久的食物,少吃有添加剂的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高质量蛋白质食物。

审核:医院吴汉平

责任编辑:粥悦

投稿邮箱:zhouyue

dxy.cn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年,北京)[J].中华消化杂志,,38(5):-.DOI:10./cma.j.issn.-..05.

2.吴维,孙明明,刘占举.饮食因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3(1):49-51.DOI:10./cma.j.issn.-X..0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mqylm.com/gznzhl/7933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