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直肠超声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的应用研究

2017-4-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超声医师集团,服务基层,全国一流超声平台,走向世界。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显像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直肠超声显像观察肛管直肠周围深部脓肿的形态、大小、范围及显像特征和彩色血流充盈。结果:经直肠超声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与直肠后间隙脓肿,并与外科手术结果高度一致。这些脓肿形态多呈不规则型,无包膜光带回声。内部回声也呈多样,有无回声暗区。彩色血流显像率与脓肿病程及部位有关。结论:经直肠超声显像是探察肛管直肠周围深部脓肿的有效方法。

经直肠超声显像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TheStudyofAbcessesAroundAnusesandRectumsbyTransrectalUltrasound

ChenWenweiZhaoYurongShihuaSunbing.etal

Renmi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Wuhan

Objective:Toexplorethediagnosis

ofabcessesaroundanusesandrectumbytransrectalultrasound.Mothods:Theplaces、shapes、rangesandcharacteristicofcolorDopplerflowimagingin41caseswithabcesseswereobservedintransrectalsonography.Results:withtransrectalultrasound,theabcessesinpelvicrectumgapsandbehindrectumgapscouldbeclearlymanifested.TheTheplacesshapesandrangesofabcessesshowedbytransrectalultrasoundwerehighlyinterrelatedwithsurgicalresults.Conclusion:It’saneffectivemethodthatimagingsofabcessesaroundanusesandrectumareexaminedbytransrectalultrasound.

Transrectalultrasound

Abcessesaroundanusesandrectum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脓肿,它包括肛提肌以上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高位肌间脓肿、黏膜下脓肿和肛提肌以下的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肛门旁皮下脓肿[1]。其中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因位置浅表用高频超声多可得到诊断。而肛提肌以上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高位肌间脓肿、黏膜下脓肿和瘘管位置相对较深,高频超声显像效果不甚理想。经直肠超声显像贴近直肠病变部位,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61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61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男性49例,女性12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6.7岁±15.6岁。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9例,直肠后间隙脓肿32例,高位肌间脓肿4例,黏膜下脓肿1例,瘘管5例。患者在临床表现为直肠内有沉重坠胀感,常有便意及骶尾部疼痛,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瘘管患者可有稀薄带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从瘘口流出。正常对照组3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2.5岁±9.6岁。

本研究采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Sequoia及AcusonX/10型,探头频率7.0~11.5MHz.

二维超声观察并测量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病变部位的彩色血流充盈,频谱多普勒测定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统计资料:所有测值均以x±sd表示。

结果

一、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经直肠二维超声声像图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的高位肌间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及直肠后间隙脓肿因位置相对较深,用高频探头经体表探查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经直肠超声显像可以清晰显示这类脓肿。19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在左侧卧位下,多位于6点钟及12点钟左右处。直肠后间隙脓肿32例,左侧卧位下脓肿区域多分布在9点钟左右处。高位肌间脓肿、黏膜下脓肿则区域不定。超声声像图上这些脓肿大小范围在2.5~5.4cm间。形态多呈不规则型,没有明显的包膜光带回声。内部回声也呈多样,但以低回声为主,间有无回声暗区,后方均有衰减。这些脓肿几乎均贴于直肠浆膜层。在5例瘘管患者中,单口内瘘3例(图1),全内瘘1例,单纯性内外瘘1例。瘘管周围组织回声多较紊乱,以高回声为主,经直肠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内瘘部位及类型。

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61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彩色血流显像率均较低(17/61≈27.86%,图2)。彩色血流的充盈取决于病程长短及治疗效果。从病变部位来讲,骨盆直肠间隙脓肿、高位肌间脓肿及黏膜下脓肿较直肠后间隙脓肿彩色血流显像率要稍高。急性期(病程<7天=脓肿较亚急性(病程>21天)的脓肿彩色血流显像率高;经过正规抗炎治疗伴有明显液化的脓肿,其彩色血流显像率也较低。彩色血流多呈散在点状或短棒状分布。几乎未见完整病灶周围绕行血流环,在脓肿早期,血流束呈“闪烁样”搏动且较为明显。而26例正常组人群中,经直肠超声显像的彩色血流显示率也仅19.2%(5/26)。

多谱勒血流频谱显示,脓肿周边的血流参数Vmax0.28±0.09cm/s(正常组Vmax0.23±0.13cm/s,p>0.05),Vmin0.12±0.04cm/s(正常组Vmin0.09±0.10cm/s,p>0.05),RI0.57±0.03(正常组RI0.60±0.05,p>0.05);频谱多谱勒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

讨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对于其中的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及肛门旁皮下脓肿,往往通过触诊或经体表高频超声即可得到诊断。但对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高位肌间脓肿及黏膜下脓肿瘘管,临床诊断时有一定困难。经直肠超声显像直接将探头置于直肠内,最贴近脓肿病变部位,可以清晰地显示脓肿部位、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状况。本组61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多属分布于直肠周围的深部脓肿。且位于各间隙内,因此脓肿形成后易于向周围疏松结缔内扩张,故大小、形态变化多样,往往没有明显的规则形态,边缘多不规则。在早期炎症阶段,脓肿病灶以渗出、浸润为主,故二维声像图上多呈高回声区。随着病灶延长及抗炎治疗,脓肿区域内的回声渐形成低回声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回声区。混合性回声区内多为坏死组织及脓、血细胞,因此呈现多种不同回声。超声声像图对脓肿病灶的定位,对于临床选择脓肿手术切口具有较大意义。同时,对瘘管的类型、位置及开口方向的明确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本组5例瘘管患者,均经直肠超声得以显示。在超声声像图上可以显示瘘管形态,或呈“反7”型或呈不规则管型。由于这些瘘管多形成于慢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原有脓肿区域内多因纤维化、机化而表现为紊乱的高回声,而瘘管的管状低回声显示特别明显,这也是直肠超声显像的优势所在。

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对这些直肠周围脓肿显示率较低,与直肠区域内的血供特点有关。因为在肛管前联合部,直肠上、下动脉在此吻合丰富,而后联合部血供主要来自直肠下动脉。在26例经直肠超声显像的正常人中,彩色血流显示率也仅19.2%(5/26),这表明直肠区域内彩色血流正常状况下就不易显示。这种血供不足也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形成机制之一[2]。61例患者的彩色血流显像表明,这些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彩色血流显现率均较低。这与其血供不足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此外,在彩色血流显示明显的区域内,血流丰富程度可以评价治疗效果。随抗炎效果增强,脓肿区域内的血流信号可因脓肿液化、坏死形成,而血流信号减少。多谱勒血流频谱参数因病例数较少,在急性期虽有变化,但与正常组差异并不明显,我们将继续跟踪这些病人的血流参数变化。

参考文献

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2~4

2.杨向东,张峰,安敏.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2(5):36~38.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mqylm.com/gznzyf/7927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