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周莫让结直肠癌阻你吃好喝好
2020-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4月15-21日,是我国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
本届宣传周旨在帮助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倡导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传播科学防癌理念,普及抗癌健康知识,增强患者抗击癌症信心,医院和社会各界携手努力战胜病魔,提高生存率,为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共同努力。
据统计,至年结直肠癌成为中国城市人群中第二大高发肿瘤,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为37.63万人,其中男性患者21.57万人,女性患者16.06万人;因结直肠癌死亡患者19.10万人,其中包括男性11.11万人,女性8.00万人。
年我国约有.4万人死于癌症,在男性和女性中死亡率前五位的均为肺癌及支气管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在10年间的发病率表现为明显升高趋势,而在死亡率方面,男性患者同样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而女性患者则相对趋于平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结直肠癌发生率有逐步上升趋势,并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大肠癌若在早期发现,90%是可以治愈的。但到目前,能做到早期发现的患者只有20%左右。大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非常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所以预防尤为重要。
结直肠癌有哪些症状在中国,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结直肠癌病变就已进入中晚期,根本原因就在于国人对该疾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该病引发的相关症状未予以充分重视。患者通常不会把自身出现的症状与结直肠癌联系在一起,仅仅满足于某些错误的初步诊断如“痔疮”、“肠炎”、“痢疾”等而未行进一步的检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早期发现病变而不延误治疗呢?麻省医疗国际专家指出,日常生活中应提防以下症状。
便血
肿瘤表面与正常肠黏膜不同,在与大便摩擦后易出血。便血是结直肠癌早期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但由于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便血出现的时间和性状存在差异。早期量少,多在大便条的一侧附有新鲜血痕;少数患者在粪便排出后,随之排出较多量的滴状新鲜血液;有时会出现混有粪便的粘液血便或脓血便。乙状结肠紧连直肠,故乙状结肠癌的便血特点与直肠癌类似,但由于粪便在乙状结肠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便血的颜色会变暗,以至排出绛紫色或黑紫色的大便,便血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晚。而对于其他部位的肿瘤,由于距离肛门较远,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长,肉眼往往不能觉察,但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据相关报道,直肠癌病人中88.5%有便血,左半结肠癌病人中74.8%有便血。
排便习惯改变
以直肠癌最为突出,包括排便时间、次数、便条形状的改变。由于癌肿的刺激,直肠癌的患者排便规律将发生改变,大便次数会增加,而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同时伴有排便不尽感,有些患者会出现便条形状改变,比如便条变细等。结肠癌患者排便习惯改变不如直肠癌患者明显,便秘是结肠癌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同时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腹部包块
20%~30%的结肠癌病人在确定诊断时可触及腹部包块。腹部包块是右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原因在于右半结肠的肠腔直径较大,壁较薄,其肠内容物是液态,因此,癌肿可长得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结肠癌出现的腹块并不完全是肿瘤本身,常常是肿瘤合并感染,甚至穿孔引起的粘连团块,有时是由于肿瘤引起的肠套叠,后一种情况常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腹部包块。
贫血
当癌肿造成的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一般来说,病期越晚,出现贫血的频率越高,贫血程度越严重,但贫血并非一定属于晚期表现。部分右半结肠癌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有报道左、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有38%及58.8%合并贫血。
腹痛
部分患者以腹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多为腹部隐痛不适,另一些病人则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并伴有腹胀。
其他
部分结直肠癌患者还可出现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而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此时可出现肠鸣、腹痛、腹胀、便秘、排便困难等肠梗阻症状。当癌灶呈深溃疡穿透肠壁时可发生穿孔,其中多数穿孔会导致腹膜炎,患者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同时可伴有发热;其余的则局部形成脓肿或蜂窝组织炎。
直肠癌侵透肠壁在盆腔内有较广泛浸润时,可引起腰、骶部酸痛、胀坠感;向前侵及阴道及膀胱黏膜时可出现阴道流血或血尿等;结肠癌如侵及与之接触、粘连的小肠形成内瘘时可出现餐后腹泻,排出尚未完全消化食物的症状。如肿瘤病期较晚,结直肠癌可出现肝脏、肺脏或骨等远隔脏器的转移,此时除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外,转移器官同样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哪些人易患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比较多,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大便潜血阳性;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以往有结肠腺瘤的;
●本人有癌症史的;
●有排便习惯改变的。
7大容易引发结肠癌的习惯诱发结肠癌的原因多种多样,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疾病因素等都会导致结肠癌,但这些原因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饮食原因,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结肠癌的几率很大。结肠癌发生与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70%~~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相关联,故在肿瘤发病中饮食因素被看做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1、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
高脂肪饮食可刺激胆汁的分泌,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另外,可致大肠内梭形芽胞杆菌生长活跃,其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使之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食物中纤维素含量低时,使粪便量减少,肠挪动减慢,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其作用时间。
2、饮酒
较一致看法是:啤酒与直肠癌关系密切,啤酒中某些成分本身是个弱的直肠癌始动或促进因子。
3、维生素
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均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有关,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维生素D和钙具有保护作用。
4、油煎炸食品
食物烤焦的部分(尤其是肉类食品)中含有能作用与结肠壁的致癌剂。
5、葱蒜类
葱蒜类食物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应摄入葱蒜类食品降低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6、高盐和腌制食品
高盐摄入和过食腌制食品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对危险性增高。
7、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硒降低发病危险性,钙摄入对防止大肠癌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动物性膳食钙与降低大肠癌发生危险有关,而植物性钙与此不相关。钾、铁、磷、镁锌、铜有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
诊断结肠癌的常用检查方法1体格检查评价一般状况、全身浅表淋巴结情况。检查有无肠蠕动波、腹部肿块等。2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便潜血,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3影像学检查结肠钡剂灌肠、腹部B超、CT、MRI、PET-CT。4内镜检查对全部大肠进行直观的肉眼检查;是距肛15-20cm以上结肠癌为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不但可以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还可对部分肠道病变进行治疗,并可取活检标本。5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结肠癌的“金标准”,也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诊断方法。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结直肠癌的治疗一般遵循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原则。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虽然对于患者的伤害比较大,但是对于大块的结肠癌患者来说,如果对坏死组织不进行组织切除的话,这对于患者的生活治疗无疑是一种无视。此外,我们通过手术对癌细胞等进行一定的清除,可以适当缓解癌细胞对患者的侵蚀。所以,一般来说,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除非是实在没有手术意义时,一般手术治疗都得纳入常规治疗。
放疗:全称,放射线治疗
放疗和化疗是临床上对于肿瘤治疗比较常用的干预措施。结肠癌患者,如果发生盆腔转移,此时如果转移灶比较多的话,采取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可能不大,这个时候用放疗对转移灶逐个清除照射,可以杀灭一定数量的癌细胞。
化疗。全称,化学药物治疗疗
化疗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的还是非常广泛的。一般来说,化疗药物都是一些控制核酸代谢的药物,进而组织肿瘤细胞的继续无限制的增生,达到减少癌细胞的作用。但是化疗的副作用还是一直受诟病的。
保守治疗
一般保守治疗适用于那些癌症发展得比较严重,且严重转移没有手术意义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是因为手术等治疗方式的效果在控制病情,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已经没有多大效果时的选择。一般保守治疗中,包括一些支持治疗,去痛治疗等。
中药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医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大特色。临床研究表现,通过合适的中医中药治疗的干预,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此外,中药在改善全身免疫力,身体状况更加明显,对于长期单一用放化疗的患者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他治疗
除了以上的一些治疗方式,临床上还有很多新近的治疗方案,比如生物治疗,干细胞治疗等等。但是这些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正在开展,我们一起来期待这些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方面的更多效果吧。
麻省医疗国际专家建议结直肠癌预防大于治疗,希望广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多家留意,及时发现身体隐患,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麻省服务
乳腺癌患者该如何选择出国看病?
国际远程会诊或开启全新跨境医疗模式
服务案例
出国看病治疗乳腺癌实例:在布列根和获得新生机
视频会诊帮助乳腺癌患者获得塔夫茨专家诊疗建议
合作伙伴
麻省医疗国际获阳光A轮、复星B轮战略融资
哈佛医学院和麻省医疗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