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惊蛰一雷惊蛰始,邂逅最美惊
2021-3-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的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惊蛰
(本年度第3个节气)
———————————
闻雷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白居易
节令时间
-03-:53:32
正月(小)廿二
三侯情况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详细说明
太阳黄经为°。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
春雷开始震响,
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
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
所以叫惊蛰。
节气详情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五运六气
岁运:水运不及(少羽)
司天:太阴湿土
在泉:太阳寒水
客气(初之气):厥阴风木
主气(初之气):厥阴风木
———————————
所辖时间:
-01-20[大寒]~-03-20[春分]
———————————
客主加临: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
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
风湿相薄,雨乃后。
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
岁气主方:备化汤
木瓜、茯神各一钱五分,牛膝、附子炮各一钱二分半,熟地、覆盆子各一钱,甘草七分,生姜五片。
初之气,厥阴加临厥阴,主春分前六十日有奇,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瘘。依正方。
———————————
岁运主方:五味子汤
五味子、附子(炮)、巴戟、鹿茸、山萸、熟地黄、杜仲(炒)各一钱,生姜七片,盐少许。
老黄历
辛丑年牛年
正月廿二
年3月5日
辛丑年辛卯月壬子日05
宜
理发栽种
忌
纳财开市彭祖百忌[壬不汲水更难提防
子不问卜自惹祸殃]
节气当日黑黄道黄道
司命(吉星)
释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
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夏小正》:
正月启蛰,
言发蛰也。
物候解释
桃,果名,
花色红,
是月始开。
仓庚,即黄鹂,
黄鹂鸣叫,
动物开始求偶。
此时鹰化为鸠,
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有人认为,
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
已经不见迹影。
只有斑鸠飞出来,
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
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
习俗活动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
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
丘处机在《摄身消息论》曰: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冬时,拥炉熏衣,啗炙炊煿成积,至春发泄。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发动,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惟用消风、和气、凉膈、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治,自然通畅。若无疾状,不必服药。
惊蛰的养生运动:
漱口吞津: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
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须臾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等作用。现代医学证实:唾液除具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等功能外,还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唾液能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撮谷道:即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
其具体做法概括归纳为“吸、舔、撮、闭”四字诀。
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每天坚持收(提)缩一百,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揉腹:即用手来回擦或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以及和晚上睡前。每次先用右手大约在胃腔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节气导引功
坐功: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腰膂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鼽衄、喉痹、面肿、暴哑、头风、牙宣、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悉治。
节令饮食
饮食调养上主要是以“春夏养阳”为总体原则,适当多进食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和蔬菜,如韭菜、菠菜、荠菜等。值得一提的是,此节气各种病菌开始活跃,因细菌而感染的疾病增多,大蒜是一种广谱抗菌食品,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常吃大蒜对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有作用。
在江南一带,民间常以菊花的嫩苗(当地称为“菊花脑”)炒菜和煎汤,对高血压头昏或肝火偏盛食之尤宜,可起到降血压、清肝明目的效果。
四款养生食谱:
1.猪心枣仁汤
食材:猪心1个,酸枣仁15克,茯苓15克,远志5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猪心剖开,洗干净;茯苓、酸枣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心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至猪心熟透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此汤有补血养心、益肝宁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癔病等。
2.炖龙眼党参鸽肉汤
食材:龙眼肉30克,党参30克,白鸽肉克。
做法:先将鸽肉洗干净,切成小块,与龙眼肉、党参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炖汤,鸽肉熟后饮汤,食肉和龙眼。
功效:此汤有滋肝肾、益脾气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血亏虚、脾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悸不宁、失眠健忘、气短食少等。
3.桑椹桂圆饮:
食材:鲜桑葚60克,桂圆肉30克。
做法:将桑葚、桂圆肉洗净,加水适量,炖烂。
功效:适于心悸气促,失眠多梦,汗出,头目眩晕者食用。
4.银耳莲子枸杞汤
食材:银耳30克,无心莲子20克,枸杞子一小把(约20颗左右)。
做法:上述食材洗净,加水适量,炖烂。
功效:润肺补肾、止咳生津、提神益气,滋补护肝、养血明目。
民间谚语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闻蛙
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游景仁东园
(宋)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
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
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
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
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
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春日杂兴
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
《水龙吟.惊蛰》(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
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
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
万丝杨柳,都捻作,
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
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惊蛰日雷
宋代.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