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为何易患肛周脓肿,如何预防
2016-10-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小婴儿不会说话,每次哭闹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婴儿哭闹常见原因很多,有一种肛周疾病——肛周脓肿常常会引起宝贝哭闹,却不易早期被家长发现。
近期,医院接诊了不少的婴幼儿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如果未及时就诊可能引起较重感染,或者破溃形成肛瘘,迁延不愈,给宝宝和家长都带来很大的痛苦。
婴幼儿为何易患肛周脓肿
肛窦损伤感染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主要原因,肛腺管开口于肛窦,肛窦的开口向上呈漏斗状,肛腺管则直接通向肛门直肠周围间隙中,所以粪便、异物、炎性分泌物及各种细菌非常容易进入肛窦引起肛窦炎和肛腺管炎症,导致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形成脓肿。
婴儿期易发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其它原因还有:
1粪便压迫:儿骶骨弯曲尚未形成,直肠与肛管呈垂直状态,粪便直接压迫肛管齿状线肛窦处,易造成肛窦损伤感染发炎。而女孩直肠前有子宫压迫直肠,直肠曲与成人相似,肛窦相对受粪便压迫损伤机会少,所以发病率较男孩低。2小儿肛门周围尿布皮炎,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导致皮下脓肿。加之婴儿免疫机能低、抵抗力差,皮脂腺相对分泌旺盛,也易导致肛周皮下感染,形成脓肿。由此看来,婴幼儿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除肛窦损伤感染外,肛周皮肤不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肛周脓肿如何早期发现?
婴幼儿肛周脓肿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发病,男婴多见,发病前常有腹泻或便秘史。患儿常因肛周脓肿而出现局部疼痛,此时婴幼儿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尤其在仰卧位或排便时更剧烈,有些患儿有拒乳、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可伴发热。较大儿童可自诉肛门周围疼痛,行走或排便时加重,不愿坐位,或用健侧臀部坐,喜欢健侧卧位,并屈腿卧位。
患儿肛周可见红肿、硬结甚至皮纹消失,红肿处皮肤温度高,且触痛明显,开始时红肿区域较硬,后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感,病情进展迅速,2-3日局部体征明显,并可以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旦患儿出现以上症状,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建议家长每日便后给婴儿清洗肛门时仔细观察肛门情况,婴儿出现排便时哭闹要想到此病可能,以免耽误病情。
如何预防肛周脓肿的发生?
1、尽量防止婴儿腹泻、便秘。
2、母乳喂养,增强宝宝抵抗力,防止便秘。
3、如果出现腹泻、便秘的情况,一定要护理好肛门,便后用温水清洗干净后,保持肛门干爽清洁,尿渍也要及时洗净。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勤换洗。
白淀疯点滴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