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丨我院中医病房开张了
2021-1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土方法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11/4621596.html
中医科病房开张了
在哪里呢?
庆云院区一号楼12楼喔!
一起来看看
中医科我院中医科,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医院中,首家建立中医科综合门诊并以其雄厚的中医药技术实力、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优良的中医药医疗服务而享誉省市及周边地区。
科室集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属临床一级科室。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技术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分布均衡,人才梯队完善。全科专业技术人员共21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医学博士4名,硕士4名。科室参研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省厅级科研课题,所发表论文被SCI、中文核心杂志收录。
科室设病房及门诊,病房为中医综合病房,门诊下设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儿科、针灸科、针推理疗科、肛肠科、中医治未病科等二级专业组。
优势特色专业简介
中医内科:依据五脏生理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在长期的临床中形成了成熟的治疗方案。诸如调肺化痰治疗顽固性咳嗽、哮喘;平肝潜阳改善失眠、高血压;益气化痰瘀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硬化、中风后遗症等;健脾调气治疗胆囊炎、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便秘、急慢性肠炎;补肝肾助气化治疗急慢性肾炎、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同时将内科诊疗技术扩展至痤疮、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老年性痒疹、病毒性疱疹等皮肤疑难症的治疗。
中医儿科:依据“小儿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形成了扶正祛邪、运脾化积、温肾气化等治疗理念,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顽固咳嗽、哮喘、腹泻、厌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遗尿等疾病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小儿多动症、过敏性紫癜、湿疹等儿科疑难杂症治疗方面同样疗效斐然。
中医妇科:围绕“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构建了中药建立人工周期的治疗理念,在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闭经、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中,结合个体差异、病因病位实现了个性化、针对性给药。此外对于乳腺炎、乳房小叶增生、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症、带下等妇科杂病,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产后恶露不绝、产后缺乳、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感冒、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等产科疑难症均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治法。
针灸科:科室治疗手段丰富,广泛开展了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薰蒸、中药灌肠、针法、艾灸(三伏灸、三九灸等)、中药雾化吸入、耳针、脑反射等中医特色治疗。
运用传统针法、灸法、耳针、火罐、穴位贴敷、按摩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治等等方法,结合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自制敷药、擦剂、电离子透药等治疗中风、偏瘫、面瘫、颈腰椎尖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症、肩周炎、网球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妇科不孕不育、盆腔炎、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骨关节病、前列腺疾病、术后肠粘连和部分内妇儿疑难杂症。
治未病科:运用中医的方法,调理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增强人体体质,全方位调动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其核心理念是预防为主,重在防病,从而达到人体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肛肠科: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内痔、肛裂、大肠息肉、肠道肿瘤、溃疡性肠炎;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肛周脓肿、肛瘘急性发作、肛裂、肛直肠异物、肛周炎、肛乳头炎和急性湿疹等;以肛周痒痛潮湿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肛瘘、肛裂、肛门瘙痒症、肛周炎、肛周湿疹、肛周结核性溃疡和肛周湿疣等;以大便排除困难和肛门直肠坠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深部肛周脓肿、盆底松驰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肛直肠炎性疾病、慢传输性便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和肠道肿瘤、骶前或坐骨直肠窝囊肿等;以脱出外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重度内痔和混合痔、直肠息肉、肛乳头瘤、直肠脱垂(脱肛)等。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内痔、肛裂、混合痔等疾病。
肛肠科采用肛裂、肛周脓肿的一次性根治术,打破了中西医传统的分期手术的固有程序,疗程缩短、痛苦减少、开支节省。近年该科又开展了肛周脓肿的一次性根治并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研究,放射状多切口引流选择性挂线术,治疗多间隙复杂肛周脓肿等,疗效好,并发症后遗症少。
复杂性肛瘘是世界外科的难症之一,该科在传统挂线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先后改进推出了“切开挂线疗法”“切开缝合挂线疗法”“管道切开缝合内口挂线引流疗法”等一系列肛瘘治疗方法,使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对痔疮的治疗,近年来科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国际最新的“PPH”“RPH”治疗痔疮新技术,大大缩短了疗程,减少痛苦,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在专科手术麻醉上,采用中医特色的腰俞位麻醉法。
周勇
中医科主任、中共党员,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四川省第三届榜样中国十大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专委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家级核心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理论造诣。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全天,周四上午,周六下午。
梅建伟
中医科副主任,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中医学博士,首届四川省中医脑病专委会委员。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咽炎、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泌尿系统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失眠、高血压;血液和内分泌疾病:各种贫血、糖尿病、高脂血症;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肠炎、便秘以及肿瘤等内科疑难杂症。参加和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科研课题数项,获得国家专利两项。
佘嘉奕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疼痛专委会常委,四川针灸学会理事及针灸临床专委会委员,成都针灸学会理事及青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中医专家库专家,成都市中医针灸专业针灸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系,曾作为针灸专家应邀赴德国工作访问与交流。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27年,善于用传统针灸、电针及刺血疗法并配合中药治疗内、外、妇、五官、皮肤、伤科、疼痛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病,具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刘家林
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针灸专业。成都市医保局第三方评审专家,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年在“全国第四届青年中医学术研讨会”上较早提出”电温针灸”概念.与省中医研究院合作《温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的课题.曾任《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编委。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5篇,参与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2项。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鲜红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士学位,从事肛肠专业技术工作近30年。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肛肠专委会常务委员,成都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锦江区医学会肛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有数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擅长治疗各种肛肠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孙昶晟
中共党员,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四川省针灸学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理疗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造诣,在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理疗配合中药外治法治疗内、外、骨伤、皮肤、疼痛等等各科疾病,深受病员喜爱。
尚鹏鑫
主治中医师,中医学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十年,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两篇,参与两项省级科研课题,参编专著一本。
万宏
主治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委会委员。从医20年,曾在成医院名医馆跟师学习9个月,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在中医内科杂病、儿科、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徐由立
中共党员,主治中医师,中医学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温病大师、四川省名中医杨宇教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委员会委员。长期跟随全国名中医张之文教授、四川省名中医宋兴教授、刘兰华主任医师学习,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对内科、妇科、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有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体会。
潘怡
中共党员,主治中医师,中医学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与老年疾病的实验研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内mTOR蛋白的干预机制研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四川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肺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与示范推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支持基金,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解毒法调控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细胞自噬机制研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基于“真实世界”老年失眠患者中医PRO量表的研制及评价。成医院科研基金,黄芪甲苷调控细胞自噬对成都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撰写学术论文多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
刘梦阅
主治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四川省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主研升级科研课题一项,发表SCI3篇,Medline1篇与多篇中文核心学术论文,参编著作一本。
-(住院部医生办公室)
-(住院部护士办公室)
-(中医科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