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皮肤病选药小常识
2016-11-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春天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皮肤病患者又都习惯到药店购药自疗。外用药多是患者选择自我药疗的常用药物。然而皮肤病病因不同、症状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所需外用药物也不同,合理选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分析病因对症选药
细菌性皮肤病如脓疱疮,应选用抗菌药物如百多邦软膏、0.1%利凡诺液等;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应选用联苯苄唑等唑类抗真菌外用药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皮炎应选用抗过敏外用药如激素软膏等;病毒性皮肤病就应选用干扰素软膏等抗病毒外用药物。
观皮疹特点选合适剂型
急性湿疹如表现为大量渗出(流水),应选用溶液剂冷湿敷,冷湿敷有良好的引流、消肿、散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常用药有3%硼酸溶液、0.1%利凡诺溶液等,忌用软膏、酊剂、洗剂、擦剂等剂型,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急性湿疹如表现为红斑、丘疹,没有渗出、糜烂,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粉剂;如渗出、糜烂很轻微则选用锌硼糊剂。
亚急性皮炎皮疹渗出宜用糊剂,如无糜烂可用乳剂、糊剂。慢性皮炎,皮肤多肥厚、苔藓样变,宜选用软膏、乳剂、硬膏、酊剂、凝胶等。单纯的瘙痒症而无皮疹者,可选用乳剂、软膏、酊剂等。
看病变部位选合适药物
如是面部皮肤病,好发皮炎和病毒性皮肤病,最好选用中药外用药治疗,这样比较安全,但不要使用酊剂,也不要使用强效激素软膏如氟轻松、恩肤霜、适确得等,因这些药物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皮肤萎缩、起红斑、丘疹、脓疱等不良反应。腹股沟、足部容易感染真菌病,可选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生殖器、四肢屈侧、皱褶部位对药物耐受性低、很敏感,应选用刺激性小、作用温和的外用药。
(原文已在《中国中医药报》见刊)
PS:医院特色院内制剂:
皮炎洗剂: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及部分感染性皮肤病。外用熏洗患部,取本品毫升用热水稀释至0毫升,洗擦患部,冷后可加热再熏洗。每次30分钟,一日1~2次;亦可冷敷,用时摇匀;或遵医嘱。
消风冲剂(II):主要成分之地骨皮,凉血除蒸;地黄,清热凉血;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息风止痉;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疏风止痒之功效。
皮炎灵液:一种新型的外用止痒抗炎的复合制剂,主要成分为樟脑、薄荷脑、硫酸庆大霉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止痒的作用。用于治疗痱子及皮肤瘙痒等。
烫伤药水:为自制制剂。水火烫伤是指因热力(火焰、灼热气体、液体、固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及电而引起的损伤,西医称为烧伤。中医认为烫伤后会导致肌肤损伤,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气滞湿聚,热毒蕴结,痪久化热,热盛肉腐,而引起创面红肿热痛,渗出肿胀,肌肤腐烂溃疡等症。方中重用黄芩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辅以冰片清热消炎止痛,儿茶收湿,生肌敛疮。经现代药理研究,诸药均有很广泛的抗菌范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和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等也有抑制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解热、镇静、促凝血等功能。儿茶中的酚酸性成分具有收敛作用,可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层,减轻创面刺激。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又溶媒乙醇有良好的防腐杀菌功效。
黄芩油膏:为特色外用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二十余年,为肛肠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规用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肛周脓肿、痔疮、肛瘘等;鼻腔粘膜干燥出血、耳道内湿疹;各种皮炎湿疹、小儿干性湿疹等皮肤病,疗效显著。
无限极产品28问同仁整形一一开眼角适用人群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