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医院建院110周年系列报道重点
2019-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肛肠科1科室介绍
肛肠科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发端于年由沪上痔科名家陈泽超主持的痔科门诊。年在上海地区首先设立中医肛肠科,年被定为上海市肛肠病医疗协作中心,60年来历经陈泽超、柏连松、杨巍三代带头人的培育栽植,逐步成为享誉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特色专科。
本专科东西两院均设有规模相当的病区,有普通病房和特需病房满足多样化需求,科室现有医师16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2人,硕士8人,门诊全天候开诊。科室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上海市中医重点专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特色肛肠专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
专科优势是痔的个性化处置和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其他有、肛周脓肿、肛裂、肛窦炎、直肠脱垂、便秘、肠炎、难治性肠病等良性肛肠病种,坚持中医特色作为专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前年门诊量逾6万人次,年手术量台左右,疾病确诊率、治疗质量、中医整体护理效果和预后等指标在上海均处于领先地位。
2科主任
杨巍
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院肛肠科主任、曙光临床医学院肛肠病教研室主任、肛肠病研究室主任。
从事中医肛肠医教研工作33年,擅长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结直肠炎、便秘等肛肠病的诊治,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16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市科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奖等6项。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36名,编写教材及专著10部,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十二五”肛肠病协作组优势病种痔病(外痔)组组长,“十二五”肛肠病协作组中医医疗技术枯痔技术组副组长。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肛肠教育知名专家”。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管理干部”、“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兼任:中国女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3专家介绍郑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微创治疗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的诊治,以及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便秘、慢性肠炎、大肠癌术后等治疗。
汪庆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微创治疗重度痔疮、复杂性肛瘘、藏毛窦等肛门部疾病。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慢性顽固性便秘、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等。
黄志坚,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便秘、炎症性肠病等。
张平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微创痔手术。综合诊治便秘、炎症性肠病等。
马燕玲,副主任医师。擅长: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便秘、炎症性肠病等。
马志康,医院方塔分院肛肠科主任。擅长: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高位复杂性肛瘘。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便秘、肠炎等。
韩晔,副主任医师。擅长: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便秘、炎症性肠病等。
张巍,副主任医师。擅长:难治性痔、复杂性瘘手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处置;肠镜诊断及治疗、盆底疾病的检查治疗;中西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
4科室特色诊疗项目、特色药物介绍1、痔的个体化处置:
针对发病率达到人群50%以上的痔病,发展了多样化的治疗方法:自制痔血安合剂、硬化剂注射、多普勒超声的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混合痔分段结扎法、内痔胶圈套扎术、吻合器痔环切术、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等方法。
多样灵活的手术和治疗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疾病与不同人群的治疗诉求。
2、科室长期致力于疑难病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在不断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及治愈率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对口切开法”为主导的微创化手术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并日臻完善,在收治的一系列疑难症病例中,采用该疗法的临床治愈率在90%以上。同时,科室还大力倡导现代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参与高分子材料肠道球囊导管技术的全息影像无创诊断研究。
3、特色中药及疗法
痔血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用于痔病便血症,药效突出,是我院常用院内制剂。
促愈熏洗方:熏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可经皮吸收,通过理化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使水肿消退,肿痛减轻,调节皮肤新陈代谢,促进创面愈合。该方已经通过负责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项目2项多中心研究,已完成熏洗疗法标准操作规程的研究。
肛痈方:行效临床三十年的经验方,行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之效,适用于肛痈3期。初期可消弭肿块、逆转病情;成脓期软坚透脓;溃脓期补托排脓。
八髎穴经皮电刺激复合药物麻醉用于肛肠病手术,大幅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延后术后疼痛发生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尿潴留及创缘水肿情况,减轻患者痛苦。
传统外用药:掺药与药膏
先进完备的诊疗设备:
科室为适应检查和治疗需求,医疗仪器设备日益更新,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包括肛管测压仪、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帮助手术前后的诊断;超声刀等设备用于手术改良术式;肛肠熏洗治疗仪、He-Ne激光治疗仪用于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进程。
专著及奖项
编撰《实用中医肛肠病学》、《实用中医临床诊治备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大肠肛门修复与重建》、《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诊疗技术》、《专家解答痔疮》等教材或专著。
年度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三等奖(年1月),
年度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科普奖(年1月)。
技术推广
肛肠科经临床大量病例的治疗和总结后,建立了一系列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肛门部常见疾病的临床操作规程,完成ISO: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一整套肛肠科ISO医疗质量管理,成立了以科主任为领导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并确立了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及缩短治愈时间的标准化特色诊疗技术。如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结合硬化剂注射法治疗环状混合痔、肛肠手术后中药熏洗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病的应用、特色中医药自制制剂在痔病和围手术期的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病、辩证施治治疗难治性便秘、肛肠特色中医整体护理等。逐渐将特色疗法系统地运用于日常的临床诊疗工作,同时又通过课题合作、专家指导及开设继续教育项目等模式,向网络合作单位普及并推广这些特色技术,与本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曾先后派出四名副高级以上科室成员赴四川、云南、浙江等地支持援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仅吸引了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大量病人,更有许多国外病人都慕名而来。此外年起,肛肠科每年举办1~2次义诊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肛肠医生综合诊治水平、加强地区间学科交流,年起连续主办9届《曙光中西医结合肛肠论坛暨肛肠疾病高级研修班》,邀请蜚声海内外的肛肠界专家名宿,畅谈肛肠病从诊断到治疗的新技术新理论、分享从常见病到疑难病种、少见病例思考感悟,成为海上肛肠界的著名景观。
年在我科成立中国TST技术培训基地,年成立中国RPH技术培训基地,每年开办技术学习班2次,通过手术演示及理论学习等方式,培训及指导专业医师,旨在弘扬新理论,介绍新技术,谋求肛肠学科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为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科竞争力,年至今,全科还先后派出多人在国内外进修访问,其医院访问学习2人,医院访问学习2人,赴第二医院进修2人,医院肛肠科进修3人,赴医院肠镜室进修2人,赴中山大医院进修1人。另有2人完成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2人博士在读。
年与罗马及米兰的意大利同行在微创痔手术上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在年捷克总统访华的契机向总统介绍了传统中医药在现代肛肠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于医院院长及肛肠同行进行了更进一步探讨交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