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讯年全国结直肠外科年会炎症
2020-1-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7月13-15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结直肠外科的年会在沈阳胜利召开。本次年会首次设立炎症性肠病分会场,吸引了众多对IBD感兴趣的外科专家,并围绕IBD外科相关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小编为大家带来现场听课笔记。
第一单元会议,首先邀请了医院的兰平教授,从IBD微创手术、IBD患者选择早期还是晚期手术、IBD与肠道微生态、CD与肠系膜以及干细胞治疗IBD的前景5个方面,介绍目前IBD外科研究的热点及进展。兰平教授指出,微创是IBD外科治疗的趋势;狭窄型CD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明确;病变局限于末段回肠的患者建议早期手术;肠道微生态紊乱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切除肠系膜可能降低CD的复发率;干细胞治疗有望是IBD尤其是CD肛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许多问题尚要待更多的研究去探讨。
医院朱维铭教授指出CD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研究显示,90天内患者出现并发症率为23.8%,急诊再入院率为12.6%。术后吻合口瘘主要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营养不良和术前合并腹腔感染三方面相关。朱教授进一步强调,术前优化治疗能够降低CD手术风险,并强调全肠内营养在术前优化治疗中的重要性。
医院姜军教授介绍了肠道微生态治疗在结直肠疾病围手术期应用。围手术相关因素影响肠道菌群的改变,而肠道菌群的改变也影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胃肠道围手术期行微生态治疗值得探讨。肠道微生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姜教授同时介绍了一项全国多中心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术后胃肠功能和吻合口并发症的RCT研究。
第一节的内容干货满满,接下来第二节的会议几位教授带来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
医院的吴小剑教授和医院普通外科龚剑峰教授分别介绍了CD和UC的手术时机及选择。吴教授指出狭窄的没有炎症活动的克罗恩病,可以早期手术干预;穿透型克罗恩病患者,术前建议抗生素、行腹腔脓肿引流后,再行择期手术。积极的术前优化治疗,可以把大手术转换为小手术,尽量降低手术风险。龚教授分别从轻中度UC的手术时机、急性重症溃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四个方面引经据典,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讲解非常详细和全面。
浙医院的周医院吴斌教授分别介绍了微创手术在CD和UC手术中的应用和经验。周教授认为微创手术必然是未来CD手术的趋势;常规腹腔镜、手辅助腹腔镜、单孔腹腔镜以及机器人四种微创技术均在CD手术中有应用,各有其优缺点。吴教授指出急诊UC也可采用微创手术,并非常全面地介绍了IPAA术的手术过程,尤其是传授了IPAA术的许多手术技巧。
上海医院杜鹏教授从一例精彩的IPAA术后,先后经历骶尾部脓肿、储袋肛管吻合口瘘、储袋炎并发症并最终成功治疗的UC病例谈起,讲解了UC患者IAPP手术并发症的治疗策略。医院谷云飞教授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CD肛瘘的疗效;指出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以优化CD肛瘘的疗效;并结合他自己丰富的经验,谈到了CD肛瘘的挂线治疗的时机、挂线和换线的方法以及确定性手术时机的体会。
最后,在会议问答环节,还围绕IPAA术后大便次数增多的治疗方案、UC术后特发性小肠炎、回盲部局限性病变早期手术的时机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IBD分会场会议的成功召开,为结直肠外科年会拓宽了学术视野,为IBD外科医师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可以预见,随着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将会面临IBD的挑战。IBD的会议交流,将积极推动IBD临床和学术的发展。
本文版权归《中华炎性肠病杂志》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已于修改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白癜风治疗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