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敢打疫苗,来了解一下没有疫苗的世

2021-2-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那里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20.html

一、脊髓灰质炎(脊灰)

脊灰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可在数小时内造成全面性瘫痪。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因为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从当时逾个流行国家中估计的35万例病例,下降至年的例报告病例。但只要还有一名儿童被感染,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面临着感染脊灰的风险。-年期间,就发生了30多次既往无脊灰的国家出现输入病例的情况。中国也在年7月至10月期间经历了一次由巴基斯坦输入的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疫情,此次疫情累及10名幼儿和11名成人,导致2人死亡。

二、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中国约有万乙肝感染者,病毒在其血液中长期存在。由于没有症状和缺乏检测,许多人并不知道已被感染。

自年以来,全世界共接种了10多亿剂乙型肝炎疫苗。在许多曾有8%-15%的儿童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国家,通过接种疫苗,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慢性感染率现已降至1%以下。

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之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约58%。据调查数据估算,年至9年,全国预防了9万人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如果不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每年将会有40至5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出生第一年感染病毒的约80%-90%婴儿转为慢性感染,6岁前受到感染的30%-50%儿童转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有15%~25%可能会因罹患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而过早死亡。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以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研究也未发现乙肝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子和臭虫等)传播。

三、破伤风

破伤风通常是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在10%~70%之间;即使在具医院里,死亡率也有10%~20%。

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80万左右新生儿死于破伤风,2年降到了18万人,8年下降到5万人。

-年期间,超过1.13亿名育龄女性接种了2个剂次的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59个重点国家中,已有28个被证实达到了消除孕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世卫组织认为,如一个国家各省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在1例/千活产儿以下,则可视为已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如新生儿破伤风已被消除,则可视为孕产妇破伤风也已被消除)。

年,中国仅报告了例新生儿破伤风,仅有15个县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未低于1例/千活产儿。经过年10月30日的核实调查,世卫组织证实中国已消除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

四、麻疹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超过90%的人在10岁前感染了麻疹病毒,其中多数可出现症状。年,在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前,估计麻疹每年在全世界造成万人死亡。

0-年间,麻疹免疫接种在全世界防止了估计万例死亡。全球麻疹死亡数下降了75%,从0年的54.42万例下降到年的14.57万例。年,全世界约有84%的儿童在1周岁前通过常规卫生服务获得一剂麻疹疫苗。由于约有15%的儿童在接种一剂疫苗后未产生免疫,因而推荐使用两剂疫苗。

我国在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之前,每年报告的发病率为-/10万,平均每年报告-万病例。由于未免疫儿童数量众多,在5-8年间,中国每年仍报告约10万麻疹病例。年,中国的麻疹发病率降到了0.76/10万。

中国在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方面仍面临挑战。保持流动人口和难以接近人群的常规免疫高接种率,仍是一项挑战。某些城镇地区仍有较多病例,也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五、百日咳

百日咳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发达国家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

六、白喉

历史上白喉一直是最令人恐怖的儿童期疾病之一,19世纪8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间,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达50%。据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类毒素以前,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万病例,5万~6万例死亡。在~0年期间,白喉在全球的总报告病例数减少了90%以上。

看了上面这些数据,你还敢不接种疫苗吗?还敢穿越回没有疫苗的古代吗?

所以,疫苗还是要打。自费的二类疫苗,也还是要打。

但是我有一些新看法,请看:《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不得不更新我对疫苗的看法》

首先,感谢有关部门!!!

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女儿孙某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

9年,庞某卫因非法经营人用二类疫苗,仅其一个人就涉及万元,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50万元。但庞在缓刑期间“重操旧业”,且将非法经营疫苗的生意做得更大更猖狂。

我已经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愤怒了。下面说说现在我对疫苗接种的看法:

1、疫苗还是要打。自费的二类疫苗,也还是要打,这个观点没变,因为虽然打了疫苗也有打到失效疫苗的风险,但不打的话就等于完全裸奔啊!

2、我的更新建议:如果同一种疫苗,有免费的也有自费的(比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就打免费的。

3、纠结的是自费的五联或四联疫苗,因为五联或四联很方便,可以少打好多针、少跑好多趟,我是非常推荐五联疫苗的,有六联更好。如果你觉得你那里的接种单位可以放心,五联或四联还是很值得打的;如果不放心,那还是分开打免费的脊灰疫苗和百白破和自费的Hib吧。

4、如果乙肝疫苗打的是自费的话,可以考虑验一下抗体;如果没有抗体,可以补打。

5、如果百白破打的是自费的话(五联或四联或单独的自费百白破),下次受伤需要打破伤风疫苗时,就重新打。

6、如果当地开展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活动的话,按要求进行接种。

你生怕宝宝碰到“问题疫苗”,但知道宝宝哪些情况不能打疫苗吗?

1过敏体质的宝宝

宝宝吃鸡蛋过敏、喝牛奶身上起疹子,最好不要打疫苗。

原因:宝宝食用鸡蛋和牛奶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提示宝宝可能属于过敏体质,接种疫苗同样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解决办法:检查过敏原,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在皮肤科医师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待疹子消退后1周左右经过疫苗接种医师评估后再接种疫苗。

2内脏有疾病的宝宝

患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原因:严重心脏疾病、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都属于疫苗的禁忌症,接种疫苗可能加重这些原发疾病的症状。

解决办法:急性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疾病、症状缓解后在预防接种医师指导下选择性接种疫苗。

3免疫缺陷的宝宝

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原因:患免疫缺陷的儿童对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接种疫苗可能引起持续感染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解决办法:经过专科医师全面评估后决定是否可以接种灭火疫苗,减毒活疫苗不建议接种。

4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

患癫痫、脑炎、高热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和流脑疫苗。

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小孩接种疫苗,有增加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如抽搐发作的风险。

解决办法:癫痫病情稳定无发作3年以上且停药1年以上、脑炎病情稳定且停药1年以上在预防接种医师指导下接种灭活疫苗。高热惊厥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方可接种灭活疫苗,若惊厥发作3次以上要注意复查脑电图,病情稳定1年以上接种减毒活疫苗及百白破、流脑、乙脑疫苗。

5患急性传染病的宝宝

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原因:可能诱发、加重原有病情。

解决办法:积极治疗所患疾病,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得到控制,身体恢复一周后接种疫苗,传染性疾病如结核、水痘和麻疹等根据疾病特点和严重程度延迟接种疫苗,接种前接种医师应全面评估。

6感冒发烧的宝宝

原因:宝宝发热除了可能是一般的感冒外,也可能是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接种疫苗可能加剧发热性疾病和可能错把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当作接种疫苗出现的反应而影响以后疫苗的接种。

解决办法: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确定是感冒发热待症状得到控制,一周以后再接种疫苗,其他传染病则应经过医师评估选择性接种。

7患皮肤病的宝宝

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原因:通过注射方式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皮肤局部反应,如轻度皮肤损伤、红肿和硬结等,尤其是接种卡介苗后,除了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外,还可能出现脓疱或溃疡等反应。

  解决办法:积极治疗皮肤疾病,等皮肤症状消失后接种。

8腹泻的宝宝

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口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原因: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有些宝宝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度腹泻反应。

解决办法:化验大便明确腹泻原因,积极治疗,待腹泻治愈后一周再接种或者选择注射的灭活脊灰疫苗。

9肛周脓肿的宝宝

原因:肛周脓肿大多是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宝宝感染细菌引起。因此,有肛周脓肿的患儿不能接种口服脊灰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其它减毒活疫苗也要慎重。

解决办法:肛周脓肿患儿灭活疫苗可以按程序进行接种,在接种减毒活疫苗前先做免疫功能检查,免疫功能正常,肛周脓肿控制好后才能接种,建议不接种口服脊灰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

伸出你善良的手指,随手转发,让下一个家长看到!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mqylm.com/gznzcs/7932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