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恋33天更痛苦的,是预售45天
2023/12/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年的3·15晚会,成功让无数人拔草了老坛酸菜面,被冠以“国产方便面之光”之名的白象方便面异军突起。
3月16日晚间,白象直播间的观看人数飙升至6万,直播间也挂上了“全面预售,理性消费”的提醒字样。能让疯狂的野性消费爱好者瞬间下头的,只有“预售”二字能够做到。
无处不在的预售,放过互联网吧!/白象直播间截图
衣食住行,比“食”排名更靠前的衣装,更是饱受预售之苦的重灾区。
同样是3月15日,新华社发文《揭秘网红服装店超长预售》,点名批评“预售不告知”“预售期间商家取消订单”“超出预售时间发货”等备受诟病的电商现象。
这世上能够惹众怒的事情不多,只有三件事:预售、预售,还是预售。
预售你说吧
要我等多久
如果想在这个春天为自己线上购置一件春装,除了预售,你几乎别无选择。
预售,几乎成了大部分网红服装店铺的标配,T恤、吊带、连衣裙,甚至一些常规款服装,不少也只做预售。
女装一向是电商平台上公认的“好生意”,毛利高、也相对高频,可以孵化出韩都衣舍这样的线上服饰品牌,在过去十几年内创造过足够多的财富故事。直到现在,女装也是淘宝最重要的类目,被称为淘宝的“护城河”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预售对我的伤害。/unsplash
一般来说,男性消费者对服饰的渴求低于女性,购买男装时常常出于即时需求,很难接受预售。所以电商平台上大肆盛行的预售风气,大多集中在了女装店铺。
接受《豹变》采访的消费者秦丽为这种对比感到郁闷,“这意味着商家不是做不到不预售,而是他们觉得即使预售,女装客户也不会大量流失”。
女性消费者的容忍度一再被电商达人“高估”,亦是有迹可循的事情。
女装预售最开始盛行的范围,除了小众原创设计师品牌,就是“三坑”类目——汉服、Lo群和JK,这些产品产量低、成本高,商家很难大量备货。
拿汉服举例,汉服的受众范围相对较小,其销量也仍算“小众”,为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大部分汉服商家长期采用“预售+尾款”模式,以销售量来反向决定生产量,销售周期过长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环节。
在“三坑”圈内,等待是基本操作。短则一个来月,长则可达半年,合理怀疑现在电商泛滥的“预售45天”潜规则也是来自“三坑”。因为在早期的三坑圈内,只有顶端牌子可以做到45天内发货。
如果说因为商品“小众”而不得不采用预售方式,只能算是消费者“自找苦吃”。到如今,淘宝上大量店铺应用预售制度,则让大众抵制预售的情绪愈发升温。
浏览各大电商APP和社交平台,不难发现出现在预售列表里的商品已经不仅局限于衣服,还有包包、手机壳、卫生纸,甚至生抽。“酱油为什么也要预售?是因为现在才开始种黄豆吗?”
而预售套路之多,更是让人烦不胜烦。
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对于预售的标注不一,直接在商品标题中清晰标注“预售”字样的已经是“大好人”。有些商家只在产品说明中附上一行小字,把购物变成一场“大家来找茬”游戏,甚至还有大部分商品则是在加入购物车后才显示发货时间。
预售的骚操作再多,也比不上“工作日”算法。/网络截图
最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则是在付款后才显示发货日期,甚至将发货时间一改再改。如果提前清楚告知预售时间,还是你情我愿的正常买卖;但如果买时不告知预售,或者标注不明显,这种“诈骗”容易造成巨大心理落差。
在小红书上,“讨厌预售”的话题已经有超过万浏览量,因为预售而破防的消费者吐槽随处可见:不懂就问,现在电商卖现货是犯法的吗?
《奇葩说》辩手冉高鸣曾发视频吐槽:“商家不想积压货物,我理解,但我2月份买的毛衣,显示4月10号之前发货,这是几个意思?您是缺真羊毛,还是缺我这个‘傻羊毛’?”
天下苦预售久矣,只能苦中作乐安慰自己,没有经历过超长预售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用流行语来说,你和预售“和解”了吗?/电影《下妻物语》
预售成风
无人生还
进入电商服饰行业的第6年,Kite的淘宝店铺粉丝量已经达到70万,这些年来他的经营准则是:从不预售。
虽然不预售,但Kite的店铺也会经常出现工厂没办法在既定时间内交货的问题,“平台加压,牌子负荷,工厂又反过来咬一口”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电商平台堪称KPI卷王,除了双11、双12、6·18、新势力周这种必然存在的大型活动,平台还会根据店铺业绩情况来要求店主开活动。
头部主播也逃不开预售。/李佳琦直播间截图
为了淘宝后台持续提供流量给自家,很多商家就只能按照平台节奏去“上新”,但往往市场和工厂、甚至品牌自身开发都很难跟上平台节奏,预售就成了唯一可行手段。
“有了预售就能稳定流量,然后再疯狂催工厂。但工厂除了一年四季定下来的常规产能,像这种急单就是临时加钟,很难保证生产时间。”像谜一样神秘的预售时间,在Kite这类店家眼中是个难以破局的“死循环”。
而商家选择预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测试新品这个款式究竟值不值得投入。
如果预售成功,当然皆大欢喜;而如果预售成绩不理想,很多商家反而会选择“破罐子破摔”,压缩后续生产服饰的工艺和布料。
对于消费者而言,严重缺货的预售商品的质量好歹是保住了……/电商平台截图
“商人肯定不会再投入更多的成本和精力经营这个款式,布料市场本来就鱼龙混杂,一块简单的格子布,也有高配低配之分。但在电商购物,消费者只能看到‘照骗性质’的实物,根本无从得知服装最初设计的质量如何。”
因为无法接触,特别是等待了超长预售之后,收货的买家只会从版型上确认货对不对板,很方便商家从材料方面“钻空子”。
这亦是Kite的店铺坚决不开放预售的原因:“预售是因为‘好东西值得等待’,不是急着穿的心理,而是那一份期待终于上身的仪式感。”
资深电商人士老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