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5马齿苋
2021-4-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小郎中学医记(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有读者问,为什么把小说的主角名字叫做小指月呢?
如果把医道比喻成皓月悬空、光芒普照的话,那么古圣先贤乃至历代各家学说,都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引领大家得窥明月。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之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作品学说,他们或许各有差异,但共同指向医道本质的心却是一致的。所以中医一贯以来都是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都是毫不保守、求同存异的。所以中医人都不应该认指为月,而执各家之偏,只要向上一指,能够引领大众接近医道本质,不管你是古圣典籍,还是今人作品,都有极大的社会价值。所以医人无需厚古薄今,亦不用崇尚今之发达,而抛弃古代智慧典籍智慧。希望以此小说作为指月之指,令大家能够因此而更加靠近月光。大家要在这小说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中医典籍智慧,长期熏修,不要只是在这手指上停留,这样我们这套系列小说真正的目的就达到了。毕竟指月指非月,非指不见月!中医普及学堂年春35、马齿苋
编者按马齿苋是我们常见的野菜,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生长。它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
普通人眼里的杂草,在中医眼中就是宝贝了。您是否知道这样一种常见的杂草居然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老爷爷和小指月就用这样一味野菜来治疗痢疾和囊肿~
药中有一些是长于治痢疾的,白头翁被称为治疗痢疾的良药、要药。这是因为在中药中,对细菌性痢疾和原虫痢疾都有效的药物只有白头翁,尽管不是最好但作用很全面。今天我们就来看老爷爷和小指月是如何认识白头翁的~
药食兼备的痢疾良药马齿苋
有个中学生常感到腹中隐痛不适,反反复复,大便泻下粘液有三个月了,人都瘦了不少。他平时在学校饭堂就喜欢吃香辣肥腻之物。加上这次放假回家过节,又吃了过多的肥辣肉,当天晚上,肚子就胀满不适。第二天就拉很多粘液便,到医院消化科做检查,发现是非特异性结肠炎,肠道有不少粘膜脱落,吃了一些止泻的药,没有止住,他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小娃子你肠道本身就不太好,饮食要清淡,清淡才养肠胃五脏。他家里人也说,每次给他吃好的,他就拉,看来娃子无福消受啊!
老先生说,以后那些辛辣肥腻之物不要吃了,这慢性肠炎,如果久治不愈会出大问题。
他点了点头,老先生便说,你们回去,采一种叫老鼠耳的药材,其实就是马齿苋,当地人看它叶子长得像老鼠的耳朵,便叫它老鼠耳,方便寻常。
这样这家人每次就采来一两斤马齿苋,用这些嫩的茎叶做成凉拌的菜,晚上大家都吃一点,剩下的老叶子,就煎汤代茶饮,吃完三天后,大便就成形,腹痛就消失,从此以后都很少发作了。
小指月说,爷爷这马齿苋太好了,既能当菜吃,而且又能开胃通肠治病,这太好了。真是治疗各类肠胃炎痢疾的药食兼备之佳品啊!
老先生说,胃肠炎都要注意病从口入,你不注意忌口,那么天底下最好的治肠炎痢疾良药,也没有办法。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曰,马齿苋我们可以让病人采新鲜的,开水焯完了,伴上作料当菜吃。治疗慢性痢疾光有马齿苋一味,就有很好的效果。
外地的一位县委书记,每年到了夏季,他的慢性痢疾就复发,反反复复有五六年历史,后来他来北京,说你能不能给我弄个东西,让我很方便的长期的吃一段,让那痢疾不要再发。我说,很简单,到了春天、夏天的时候,你就发动一些人去给你采马齿苋,放在背阴的地方阴干了,你把它做成粗粉,那东西很难打成细粉,因为它纤维素比较多。做成粗粉以后,你到了秋天、冬天,从秋天开始吃,就吃这个粉子,一次用上个3~5克,一直吃到第二年夏天看怎么样。这么吃了半年多以后,痢疾从此不再复发。
所以马齿苋是一个治疗痢疾的很好的药。我在用白头翁汤来治疗痢疾的时候,总要加马齿苋。药房的马齿苋是干的了,我们最少用30克。如果是急性痢疾的话,可以用到50克。
马齿苋外敷治肛周囊肿
有位病人多年无子,他家里人认为,营养不够,便经常炖煮鱼鳖之物给他吃,想不到身体还没强壮就起来,就常发热,拉肚子。
有一次肛门还长了两个大脓肿,伴随着发高烧,医院一检查说,这脓肿得动两次手术。
一般人们都回避手术,能不做就不做。是不是脓肿一定要做手术呢?他便在做手术前找来竹篱茅舍,看看老爷子有没有招法,可以治病又避免手术的。
这老先生说,指月啊,这是什么脉象?小指月说,肺胃脉都独大亢盛,身上发热,肛周肿痛。
老先生说,为什么肺胃脉独大亢盛,会导致肛周脓肿,肛门灼热呢?
小指月说,《黄帝内经》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是说五脏的热毒都要使用肛门,或者借助肛门来排泄,如果热毒壅盛,肛门排泄不利,肛周就会灼热,严重的还会长脓肿。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下面就是肠子,所以肺胃热毒都要通过六腑来往下排,排泄不利,便发为郁热。
老先生又说,那这些热从哪里来呢?小指月就不解了。老先生便说,肥甘厚腻生热毒,壅塞肠道红肿痛。你以后要少吃这些鱼鳖高营养之物,你消化不了,囤积在里面,反而容易长各类疮肿。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说,我会把饮食变清淡下来的。
小指月说,爷爷,我明白了,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这肥甘厚腻之品,足以让人身体长各种各样的疔疮肿毒。
老先生笑笑说,不要以为口福就一定是福,福兮祸之所伏,消化不了的营养反而会积累成热毒。
随后老先生便教他去采马齿苋,直接用新鲜马齿苋捣烂敷肛门,敷热后再换,一天反复多敷几次。
这病人就叫他家里人去采来马齿苋,捣烂后敷,刚开始谁都不看好,以为这再也普通不过的青草,怎么能治好高烧严重到要动手术,连打几天消炎针都降不下来的肛周脓肿呢?
这第一天敷完,病人就感到这肛周清凉不少,好像囊肿处有缩小的趋势,而且也没那么高热了,就生起了信心,第二天又依法炮制,再敷,结果又缩小了不少,他心中大喜,连续敷了七天,想不到肿消热退,排便正常,他高兴极了,这不单为他省了一大笔手术金钱,最重要的是他根本就怕那手术。
小指月说,马齿苋外敷都有这么好效果,那内服就更不简单了。
爷爷说,其实他也可以用马齿苋煎汤内服,内外兼治效果更快,像这种肛周脓肿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注意清淡饮食,用这些草药来治,效果都比较不错。你别小看这些民间的中草药,它对于各类红肿热痛,热毒,只要属于阳毒的,效果都挺不错的。
小指月点点头说,爷爷,我明白了,热者寒之,大部分阳热之毒,都可以用这些清凉的草药来治,因为我们采的很多草药都偏于清凉。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千金方》曰,治痈久不瘥:马齿苋捣汁,煎以敷之。
《滇南本草》曰,治多年恶疮:马齿苋捣敷之。
《濒湖集简方》曰,治肛门肿痛: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日二次有效。
积年恶疮:用马齿苋捣烂封住,或取汁煎浓敷涂。
《本草经疏》曰,《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原病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症结,痈疮疔肿,白秃,及三十六种风结疮,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热去,大小便利也。苦能杀虫,寒能除热,故主杀诸虫,去寸白,止渴;辛寒能散肺家之热,故主目盲白翳也。
《本草正义》曰,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
马齿苋
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夏、秋两季当茎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全草,洗净泥土,用沸水略烫后晒干。
酸,寒。
入大肠,肝、脾经。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待续——
相关链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言、引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苍耳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辛夷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葱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鹅不食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胡荽/芫荽/香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薄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石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知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芦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竹叶、淡竹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8(鸭跖草、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0(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黄芩)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3(黄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4(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5(龙胆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6(秦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7(苦参)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8(白鲜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0(金银花与忍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8(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0(败酱草、大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1(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3(木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4(白头翁)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普及学堂》,由祇域堂整理。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