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麻辣烫拉开壮小伙腹泻噩梦helli

2021-7-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知名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爱吃麻辣烫的你肠胃还好吗32岁小伙李先生就很倒霉了一个月前

他在路边摊吃了碗麻辣烫然后,噩梦开!始!了!拉肚子说来神就来神不是你想的那种普通拉肚子哦每天,拉5次以上带有粘液和血

李先生看病之后,医生给他服用了抗生素,但症状一直持续未见好转。

因为拉肚子,他不得不频频“玩失踪”,上班经常被领导当作开小差;和客户谈话谈了一半,就往厕所跑,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长期腹泻不止,他是有苦难言,备感心力交瘁,上周来到医院就诊。据李先生回忆,一年前,他也曾间断血便发作,以为是痔疮,慢慢自己好了。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付妤建议李先生做结肠镜检查后发现,他的直肠、乙状结肠广泛充血糜烂、多发浅溃疡,结合病理、实验室等检查,在排除肠道感染性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肠病后,李先生最后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付妤医生介绍,“炎症性肠病”曾被认为是“西方人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此类胃肠道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破坏性炎症,以往在我国患病率很低,但近十年间我国炎症性肠病总病例估计约35万,与前十年相比增长超过24倍,其中克罗恩病的患病率约为2.29/10万人。

“克罗恩”是啥?它是狡猾的炎症性肠病

医院胃肠外科邵永胜主任医师指出,克罗恩病很“狡猾”。

开始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直到出现明显的腹痛、腹部鼓包、肠子堵住、吃的东西排不出来甚至手术后才得以诊断。克罗恩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发病人群最高的还是15岁到30岁。其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便困难、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还有些患者表现为肛周病变,比如肛周脓肿、肛瘘等。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肠梗阻、肠穿孔或消化道大出血,如不及时就医,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由于克罗恩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因此还有些全身病症表现,如引起眼睛的红、肿,口腔溃疡,关节的病变、骨质疏松,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肾结石,胆道自身的免疫性疾病。

曾是罕见病症现在越来越常见

医院消化科门诊,近年炎症性肠病的病例越来越多。付妤副主任医师介绍,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病,目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有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粗略估计现今全世界约有1千万人患此病,这个数字仍在不断的上升中。

医院胃肠外科邵永胜主任医师分析,当我们的饮食结构逐渐远离素食,从粗茶淡饭到大鱼大肉,抛弃了东方传统的低脂、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习惯,而逐渐转向高脂、高糖、高蛋白,这种胃肠道罕见病症就变得越来越常见。

日常食物中食品添加剂(如各式乳化剂,常用于饮料、冰淇淋、烘培食品、巧克力等)的浓度很低,但长期食用可以在肠道内的集合淋巴结内聚集,同样引起菌群的改变,而菌群变化和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饮食、卫生条件等环境因素,也有遗传的因素,有5%的患者直系亲属(如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患有炎症性肠病。

饮食结构要注意“两多两少加一低”

付妤医生表示,爱护我们的肠道要从爱护我们的肠道菌群开始。预防炎症性肠病,需要“两多两少加一低”的饮食结构,即多蔬果、多高纤、少调味、少加工、低油脂。

邵永胜提醒患者,一般发生短暂性腹泻也不用太紧张,大多数是急性肠炎。但当出现反复腹泻、血便超过6周、腹痛、体重莫名下降,甚至伴随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肛周脓肿等症状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详细的疾病筛查,找出致泻“源头”并积极解决。

疗程持续终生切不可随意停药

“虽然炎症性肠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大多数患者经过多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基本可以控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医院消化内科晏维副教授说,这个病的治疗是漫长的、持续终生的,患者是否积极配合医生根据症状合理选择合适的措施,直接决定了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很多患者在治疗上常见的误区是,在发病期积极治疗,一旦病情缓解就自行停药。

医生强调

预防炎症性肠病健康饮食是关键

不暴饮暴食

少吃冰箱内长时间放置的食物坚持规律生活

避免熬夜,戒烟戒酒等若已患上炎症性肠病膳食要保证热量、易消化、

高蛋白、低纤维、

低糖少油,适量水果营养均衡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心态平和,积极乐观

图片来源于昵图网

记者

毛茵

编辑

马梦娅版式

陈巾帼校对

张玉明

出品

长江日报集团地铁商圈事业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mqylm.com/gznzhl/7932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